注冊 | 登錄讀書好,好讀書,讀好書!
讀書網-DuShu.com
當前位置: 首頁國學/古籍醫(yī)部各論類古今名醫(yī)匯粹

古今名醫(yī)匯粹

古今名醫(yī)匯粹
作 者: 羅美
出版社:
叢編項:
標 簽: 暫缺

內容簡介

綜合類著作。清羅美輯。八卷。美有 《內經博議》 已著錄。羅氏廣搜博采自漢至明清不下百余前賢之醫(yī)論、治法、驗案。分別門類,編輯成書于康熙十四年 (1675)。以集歷代名醫(yī)之精華,匯粹而成,故名。卷一,經論集。載有張介賓之大寶論、真陰論、命門后論、虛損論、論東垣脾胃論,趙養(yǎng)葵之火為先天論、水火論,喻嘉言之補秋燥論、脈部論,趙羽皇之參附宜虛論。共計十篇。并載有劉河間、李東垣、朱丹溪、薛立齋等諸醫(yī)家之論八十九則。卷二,脈要集。有內經脈論、平人脈準、三陰三陽臟象脈法、脈之大要、張景岳脈神章十一條等十六篇。卷三至卷八,病能集。列外感內傷諸疾五十三門,薛氏醫(yī)案六十四則,婦人治例四篇,女科雜癥八則,胎前產后七十二則。宗 《素》、《靈》 之旨,匯集前賢精蘊,論病辨證。其體例為先基礎,次病證,后驗案。綱目清晰,義理精當,可供理論研究及臨證參考。有嘉慶六年 (1801) 五柳居刻本,一九二四年大成書局石印本。
目錄
正文
  └ 序
卷一 論集  ├ 張景岳大寶論
  ├ 張景岳真陰論  ├ 張景岳命門后論
  ├ 趙養(yǎng)葵火為先天論  ├ 趙養(yǎng)葵水火論(三條)
  ├ 喻嘉言秋燥論  ├ 張景岳虛損論(二則)
  ├ 張景岳論東垣脾胃論  ├ 喻嘉言脈部位論
  ├ 趙羽皇參附宜虛論  ├ 附:格言一
  ├ 附:格言二  └ 附:格言三
卷二 脈要集  ├ 《內經》脈要(并附名公諸論注)
  ├ 平人脈準  ├ 胃脈
  ├ 四時脈  ├ 五臟脈
  ├ 三陰三陽藏象脈法  ├ 附六經主用發(fā)明說
  ├ 脈有逆從陰陽  ├ 脈之大要
  ├ 推按法  ├ 脈主病
  ├ 病主脈  ├ 診法脈案
  └ 附:脈診總論卷二 諸家脈論附
  ├ 張景岳脈神章  ├ 王中痰脈論
  ├ 柯韻伯脈論二則  └ 喻嘉言脈論三則(痙損水)
卷三 病能集一(雜證九門)  ├ 陰病門
  ├ 中風證  ├ 非風證
  ├ 痿病門  ├ 痰飲門
  ├ 滯下門  ├ 吐瀉門(霍亂、水泄、脾瀉、腎瀉)
  ├ 瘧疾門  └ 咳嗽門
卷四 病能集二(雜證十一門)  ├ 暑證
  ├ 濕證  ├ 燥證
  ├ 火證  ├ 諸痹門
  ├ 三消  ├ 噎膈
  ├ 痞滿  ├ 腫脹
  ├ 水腫  ├ 關格證
  └ 用藥總論附卷五 病能集三(雜證十三門)
  ├ 痙病  ├ 大頭瘟
  ├ 厥逆  ├ 諸郁證
  ├ 黃癉證  ├ 肺癰證、附肺痿
  ├ 喘  ├ 虛勞門
  ├ 內傷陰虛發(fā)熱證  ├ 汗證
  ├ 不能食證  ├ 似瘧證
  └ 怒傷肝證卷六 病能集四(雜證十門)
  ├ 諸血證  ├ 驚悸怔忡健忘煩躁不寐
  ├ 聲喑  ├ 癲癇狂證
  ├ 諸積病  ├ 疝證
  ├ 心胸胃脘腹痛諸證  ├ 腰痛
  ├ 頭痛眩運風汗證  └ 二便門
卷七 病能集五(雜證十門)  ├ 赤白濁遺精
  ├ 腦漏證  ├ 痧疹
  ├ 厲風鶴膝風  ├ 面病
  ├ 目證  ├ 口鼻齒證
  ├ 咽喉證  └ 耳諸證
卷七 輯選薛立齋各證醫(yī)案四十六條  ├ 遺溺
  ├ 脾胃虧損吞酸噯腐證  ├ 脾胃虧損停食痢疾等證
  ├ 脾胃虧損瘧疾寒熱等證  ├ 脾胃虧損心腹作痛等證
  ├ 脾胃虧損暑濕所傷等證  ├ 肝脾虧損頭目耳鼻等證
  ├ 脾肺虧損咳嗽痰喘等證  ├ 脾肺腎虧損小便自遺淋澀等證
  ├ 脾肺腎虧損遺精吐血便血等證  ├ 脾肺腎虧損大便秘結等證
  ├ 脾胃虧損小便不利肚腹膨脹等證  ├ 脾腎虧損頭眩痰氣等證
  ├ 脾腎虧損停食泄瀉等證  ├ 脾腎虛寒陽氣脫陷等證
  ├ 肝腎虧損血燥結核等證  ├ 腎虛火不歸經發(fā)熱等證
  └ 元氣虧損內傷外感等證卷八 病能集六(婦人治例四篇)
  ├ 女科一  ├ 女科二
  ├ 女科三  └ 女科四

本目錄推薦

掃描二維碼,在手機中查看本頁
Copyright ? 讀書網 www.stefanvlieger.com 2005-2020, All Rights Reserved.
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